山东省阳信县:擦亮非遗文化名片,鼓子秧歌扭出和美乡村精气神
【资料图】
见习记者 高艳蕊 通讯员 李新睿 孟蓓蕾
山东省阳信县依托洋湖乡“鼓子秧歌”这一国家级“非遗”资源,牢牢把握“高标准”和“接地气”两个原则,丰富活动内容,着力打造群众精神文化家园,让文化活动遍地开花,让当地“鼓子秧歌”扭出了和美乡村的精气神。
因势利导,打造文化名片
阳信县洋湖乡是鼓子秧歌发源地,被评为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。每年正月十六,群众都会自发组织起来扭秧歌,场面热闹非凡。山东省阳信县以传统节日为契机,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大力倡导各村组织鼓子秧歌展演队伍,着力打造“秧歌人家”文化名片。另外,阳信县洋湖乡投入600余万元打造鼓子秧歌非遗博物馆1处、鼓子秧歌大舞台1处,并投资20余万元建成面积150余平的“秧歌之乡·魅力洋湖”展厅,通过物件展览及秧歌风采上墙展示,免费对外开放,让群众近距离体味家乡文化遗产的魅力。
整合资源,凝聚文化活力
阳信县洋湖乡筹措资金建设村级活动场所,丰富场所服务功能,硬化文化广场,修缮改造村文化大院、活动室、乡村振兴培训基地,实现场所硬件配置齐全、功能完备,标牌设置统一规范,管理制度健全完善,每村配备公益性岗位1名用于日常监管。定期在文化场所推进阅读推广、主题宣讲、电影放映、儿童托管等志愿服务活动。培育民间文艺团体和业余文化队伍,经常性组织开展地方文艺汇演、戏曲进乡村、读书看报、文艺培训等活动,提振农村群众的精气神,让群众在家门口切身感受欢乐喜庆、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。
以文化人,促进乡风文明
定期举办鼓子秧歌培训和竞赛活动,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构建非遗文化课程体系。同时,利用特色大课间、课后服务等时间,聘请老艺人走进校园传授鼓子秧歌技巧,推动鼓子秧歌进学校、进农村,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培养新一代鼓子秧歌传承人,为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发展储备力量。截至目前,共组织授课45余课时,受益师生900余人。将文化生活融入村居治理,组织志愿者深入动员村民参与“小街长、大作为”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”“美丽庭院创建”等系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,带动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整治、创建美丽庭院。
下一步,阳信县洋湖乡将持续汇聚力量,进一步凝聚群众、引导群众、以文化人、成风化俗,坚持高起点谋划、高标准推进、高成效落地,擦亮洋湖“非遗”文化名片,让“鼓子秧歌”扭出和美乡村精气神。
关键词: